新闻中心

黑色产业链迎来政策利好,钢材价格上冲,黑色金属产业链高峰论坛

2025-09-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政策组合拳发力黑色产业链迎十年最强风口】

2023年开年以来,黑色产业链迎来政策春风。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对符合超低排放标准的钢铁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激励政策。与此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显示,2023年基建投资总额突破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3%,其中轨道交通、特高压电网、新能源基地等用钢大户项目占比超过60%。

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正在重构行业生态。在河北唐山,首钢、河钢等龙头企业已启动超百亿元的环保改造工程,通过应用氢基竖炉、电弧炉短流程炼钢等前沿技术,吨钢碳排放量较传统工艺降低40%以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5月重点钢企环保技改投入同比增长58%,政策引导下的技术革命正推动行业向绿色高端转型。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更添助力。随着"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全面铺开,建筑用钢需求呈现结构性增长。以螺纹钢为例,上海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主力合约价格自年初的3800元/吨持续攀升至5月的4800元/吨,创下近两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领域用钢需求异军突起,风电塔筒用钢、光伏支架用钢等特种钢材订单量同比激增120%,成为拉动价格的新引擎。

成本端的强力支撑不容忽视。全球铁矿石价格受澳大利亚飓风天气影响持续高位运行,普氏62%铁矿石指数站稳120美元/关;焦炭价格在环保限产推动下突破2800元/吨大关。成本压力传导至钢材价格,唐山Q235方坯价格年内累计上涨18%,原料端与成材端的联动上涨形成闭环。

【供需格局深度重构钢价上行周期如何把握】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黑色产业链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从供给端看,生态环境部推行的"环保绩效分级"制度已淘汰落后产能超3000万吨,行业集中度CR10提升至42.3%。优质产能的释放呈现新特征:沙钢集团投建的全球首条全流程智能工厂,实现吨钢能耗降低15%;宝武钢铁与宁德时代共建的"零碳钢厂"示范项目,开创绿电炼钢新模式。

需求结构升级带来价值重估。传统建筑用钢向高强抗震钢升级,重点工程采购价较普通钢材溢价15%-20%;汽车板领域,新能源汽车用超高强钢需求激增,宝钢股份最新投产的2000MPa级热成型钢生产线,订单排期已至2024年三季度。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突破120点,较去年同期上涨22%。

对于投资者而言,产业链机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上游资源端,拥有优质铁矿资源的上市公司估值修复明显,部分企业市净率(PB)从0.8倍回升至1.5倍;中游制造端,具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的特钢企业迎来价值重估,中信特钢、久立特材等企业动态市盈率(PE)突破25倍;下游应用端,钢结构建筑渗透率提升至15%,相关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40%。

面对持续走强的市场行情,专家建议采取"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关注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如吨钢成本低于行业均值200元以上的鞍钢股份;另一方面把握细分赛道机遇,重点布局风电用钢、汽车板等高端产品占比超30%的成长型企业。随着6月降息预期升温,黑色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提升,建议投资者关注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5000元/吨关键位突破情况,适时布局钢铁板块优质标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