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铜价触及阶段高位,市场看多情绪增强,铜价如此暴涨

2025-09-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铜价突破年内高位三大核心驱动力解析

1.全球制造业复苏点燃需求引擎世界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站上荣枯线,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同步呈现回暖迹象。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至49.3%,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美国ISM制造业指数结束连续五个月收缩趋势;欧元区制造业PMI创下近10个月新高。

制造业的集体回暖直接刺激工业金属需求,特别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铜,其需求弹性在复苏周期中尤为显著。

2.新能源革命重塑供需格局全球能源转型正在改写铜的消费版图。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领域用铜量预计将突破400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16%。单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光伏电站每兆瓦装机需用铜4-5吨。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落地,新能源产业正以每年25%的增速吞噬铜库存。

3.美元走弱与通胀预期的双重加持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的预期持续发酵,美元指数自7月高点已回落3.2%,大宗商品计价优势凸显。与此全球主要经济体CPI数据维持高位,实物资产配置需求激增。高盛大宗商品研究报告显示,机构投资者在铜市场的多头头寸较年初增加47%,COMEX铜期货未平仓合约量创下近两年新高。

供需剪刀差持续扩大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报告揭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已达28.5万吨,主要矿山产量增速不及预期。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上半年产量同比下滑14%,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因地质问题减产2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铜材进口量同比增长18.7%,保税区库存降至历史低位。这种供需错配正在形成强大的价格支撑。

二、市场看多情绪高涨未来走势如何演绎?

在铜价突破关键阻力位后,市场看多情绪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彭博最新调查,78%的机构分析师认为铜价将突破9500美元/吨,更有激进预测指向10000美元大关。这种乐观预期建立在三个维度的深度研判之上。

1.宏观政策转向带来的流动性红利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妙转变:中国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释放5000亿流动性,欧洲央行放缓加息步伐,美联储点阵图暗示2024年可能降息。流动性预期的改善使得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增强,高盛测算显示,每1%的全球M2增速将推高铜价约2.3%。

特别是在实际利率转负的背景下,铜的保值功能更受资金青睐。

2.技术面突破打开上行空间从技术分析角度看,LME铜价已有效突破长达14个月的下降趋势线,周线MACD形成金叉,RSI指标维持在60以上强势区域。斐波那契回撤位显示,突破9130美元后将打开通往9800美元的技术通道。国内沪铜期货同样呈现多头排列,主力合约持仓量突破50万手,市场交投活跃度创近三年新高。

3.结构性短缺的长期化趋势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制造不可逆的供需矛盾。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清洁能源技术对铜的需求将增长3倍。但新矿山开发周期长达5-8年,现有铜矿品位以年均1.5%的速度下降。必和必拓最新财报显示,其铜矿开采成本同比上升22%,行业平均C1现金成本已逼近7000美元/吨。

这种结构性短缺可能使铜价长期运行在成本曲线之上。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铜市呈现三大机会窗口:一是直接参与期货及期权交易,利用波动率扩大获利空间;二是配置铜矿类股票,享受资源溢价和估值修复双重收益;三是布局铜加工龙头企业,把握新能源订单放量机遇。但需警惕美联储政策反复、地缘政治风险及技术替代等潜在风险。

产业变革中的新机遇在铜价高企的背景下,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再生铜产业迎来爆发期,中国再生铜利用率已提升至35%;技术创新推动用铜效率提升,华为最新基站产品单站用铜量下降40%;套期保值工具创新加速,上期所推出铜期权组合策略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这些变革正在重塑行业生态,为敏锐的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机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