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元指数走强,贵金属承压回落,美元指数对贵金属的影响

2025-09-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美元指数为何强势崛起?贵金属承压背后的逻辑

美元霸权再显威:全球资本流动的指挥棒

2023年以来,美元指数(DXY)持续攀升,年内累计涨幅超12%,创下近20年新高。这一轮强势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年内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3.75%-4%。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与通胀高企的复杂背景下,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避险属性被无限放大。

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仍高达59%,而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转正,更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市场。

这种“虹吸效应”直接压制了贵金属价格。以黄金为例,其美元计价属性导致两者呈现高度负相关。当美元指数突破110关口时,伦敦金现货价格一度跌破1620美元/盎司,较年初高点回撤超20%。白银、铂金等工业属性更强的贵金属更遭遇双重打击:一方面承受美元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因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导致工业需求萎缩,纽约商品交易所白银期货持仓量已连续6周下降。

美联储政策“鹰派”定调:贵金属的紧箍咒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议息会议上明确表态:“控制通胀需要更持久的紧缩政策。”这一信号彻底打破市场对政策转向的幻想。根据CMEFedWatch工具,市场预期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67%,且2023年降息的可能性被完全排除。

利率攀升对贵金属形成三重压制:

机会成本抬升:美国10年期TIPS(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升至1.8%,持有黄金这类零息资产的相对收益大幅缩水;流动性紧缩:全球主要央行跟随美联储缩表,M2货币供应量增速降至4.3%,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低;汇率传导机制: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以欧元计价的黄金价格虽创历史新高,但难以抵消美元定价体系的整体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购金行为正在形成重要支撑。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399吨,创单季度历史纪录。中国、土耳其、印度等新兴市场央行的战略性增持,暗示贵金属的货币属性在去美元化浪潮中正被重新评估。

破局之道:贵金属投资如何穿越周期波动

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博弈:寻找价值锚定点

当前黄金市场呈现典型的“多空拉锯”格局。从技术分析角度看,金价在1600美元/盎司附近形成强支撑,该位置对应2020年疫情爆发前的密集交易区,也是全球黄金开采平均成本线(约1250-1350美元)上方的关键心理关口。而白银的波动更为剧烈,其金银比价已升至90:1的历史高位,暗示白银可能存在超跌反弹机会。

基本面则释放矛盾信号:

利空因素:美国11月非农就业新增26.3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7%,显示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支撑美联储延续鹰派立场;利多因素:全球实物黄金需求同比增长28%,印度排灯节期间黄金销量同比激增40%,上海黄金交易所溢价升至35美元/盎司,反映亚洲市场的强劲承接力。

构建抗压组合:对冲策略与资产配置新思路

在美元强势周期中,投资者需采用更灵活的策略:

跨市场套利:利用COMEX黄金期货与上海黄金T+D的价差波动,捕捉境内外市场定价错配的机会。近期两地价差扩大至50美元,创2020年以来新高。期权保护策略:买入虚值看跌期权对冲下行风险。以12月到期的1650美元行权价期权为例,权利金成本仅占合约价值的2.3%,却能锁定最大亏损。

结构性产品配置:挂钩黄金的区间累积票据(RangeAccrualNote)在震荡市中可提供年化6%-8%的票息收益,远高于持有实物黄金的零息回报。

长期视角下,贵金属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根据彭博模型测算,若美国债务/GDP比率突破130%(当前为125%),黄金的“财政压力对冲”属性将显著增强。而白银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张——全球太阳能电池用银量预计在2025年突破1.2亿盎司,工业需求占比将升至60%,这为价格提供长期支撑。

结语:美元指数的短期强势虽压制贵金属表现,但货币超发、地缘冲突与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正在重塑贵金属的价值逻辑。当市场过度关注美联储加息路径时,聪明的投资者已开始布局下一个周期。正如华尔街谚语所言:“在枪炮声中买入,在烟花声中卖出”——当下或许正是贵金属投资的“枪炮时刻”。

搜索